为努力提高产业效益,全省着力培育产业链条,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目前已经引进光伏设备制造企业约20家、发电企业约40家,努力构建包括光伏发电、硅材料、器件、生产设备、应用系统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努力提高产业效益。
看到光伏产业下游的朋友将光伏组件的成本下降寄托在多晶硅价格的下降也到可以理解,但是太过多的寄托于多晶硅价格,甚至将多晶硅价格锁定在30刀以下,那就真有点一厢情愿了。我之所以建议按照40美元的多晶硅价格来做组件的成本,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1、目前国内成本低于40美元的多晶硅企业应该不超过10%。
如果真的要做明年预算的话,建议最好还是按照40美元的价格来做,这样的话才能不会偏离很多。老外一直以来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我们不去深究这些原因,就那实际的例子来说吧。如果没有中国多晶硅企业搅局,价格会一直上升的。至于上升得到什么程度,我的结论是接近或低于国内绝大多数多晶硅企业的实际生产成本,这样就可以让国内多晶硅企业始终处于想开又不敢开的境地。
所以这些因素决定只要市场需求一开始放量,那么这些原料价格就开始上升。就拿三氯氢硅来说,6月份的时候价格是1.1万左右,而11月份仅六千多点,而这些原料一直以来都是传统行业,成本起伏是非常有限的。多家光伏龙头企业的掌门人表示,寒冬蕴育着光伏产业的三大嬗变:残酷劣汰消除成长的烦恼;价格雪崩倒逼平价上网的临界点加速逼近;内启外拓缓解单一市场依赖症。
然而,今年欧债危机、双反调查的外忧与产能过剩、行业混乱的内患竟在不期中交织,曾经如火如荼的光伏产业进入极寒严冬。严冬中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实现了光伏发电成本的大幅下降,平价上网的临界点正加速逼近。2010年,头顶新兴产业光环的光伏产业是全球金融危机下少数几个保持高速增长的行业,其产品利润也相当可观。优胜劣汰固然残酷,但行业健康成长的嬗变正是由此蕴育。
针对这种状况,不可能一直依赖国际市场已成为国内光伏企业与相关机构的共识。长期以来,光伏发电在国内一直没有得到认可与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其高电价与中国的国情不相符合。
光伏组件至今还是依靠政策性电价补贴才具有商用价值保利协鑫凭借氯氢化核心工艺,实现了物料全利用,单位能耗降至国内平均水平的三份之一。企业建成以来就没有全面生产过,不仅是没有订单,接了订单也是亏损,价格实在被压的太低了。严冬中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实现了光伏发电成本的大幅下降,平价上网的临界点正加速逼近。
今年下半年,保利协鑫多晶硅产销量不降反升,逆势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成本最低的多晶硅原料企业。相对于全球对中国光伏组件约12吉瓦的需求,产能过剩导致产品价格出现雪崩式下滑。统计显示,2008年,中国光伏企业还不足100家,如今却已有500多家。2010年,头顶新兴产业光环的光伏产业是全球金融危机下少数几个保持高速增长的行业,其产品利润也相当可观。
长期以来,制约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的最大瓶颈是上网电价远高于常规电力。据了解,经过这一轮价格雪崩,目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成本已经降到约每峰瓦0.8美元。
据了解,当前光伏产品价格雪崩已造成行业性的亏损,但一些掌握核心技术拥有成本优势的企业正脱颖而出。在中国光照条件优越的西部地区,兆瓦级地面光伏电站已经可以实现1元1度电。
优胜劣汰固然残酷,但行业健康成长的嬗变正是由此蕴育。11月中旬,美国商务部正式对中国光伏业展开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在投资者逐利心态与地方政府政绩焦虑症的双重作用下,全国各地一哄而上大兴光伏产业。今年以来,欧洲各国纷纷削减光伏补贴,原本占据世界光伏装机70%以上、占中国光伏电池出口80%的欧洲市场需求大幅下降。此前,苏州阿特斯已在加拿大设立工厂,无锡尚德则在美国布点设厂。天威集团规划将在美国最终建成吉瓦级的光伏产能。
进入该行业10余年的光伏界巨头、苏州阿特斯公司总裁瞿晓铧认为,近年来,国内光伏产业盲目建设、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的烦恼在成长中积聚。瞿晓铧表示,中国光伏行业的扩张不是为了占领国外市场,主要是为中国市场作准备。
来自浙江光伏中小企业联盟的数据显示,浙江的数百家中小光伏企业中,至少有50%处于半停产状态。此外,面对欧洲市场需求的萎缩,国内光伏企业纷纷选择改变战略开拓北美、日本、印度、东南亚、南非等市场。
保利协鑫董事长朱共山认为,在价格雪崩的倒逼机制下,光伏企业发展正从靠规模、靠产能转向靠科技进步、靠降低成本,光伏发电平民化,家庭化的进程正在加速。然而,今年欧债危机、双反调查的外忧与产能过剩、行业混乱的内患竟在不期中交织,曾经如火如荼的光伏产业进入极寒严冬。
按照目前美国和意大利的电价水平,不需要政府补贴就已经可以实现平价上网。2011年年初至今,光伏组件价格已下跌了约40%。江苏泗洪县永益源光伏科技公司是去年12月投产的光伏电池组件厂,站在1万多平米的车间,董事长骈永介绍说。光伏组件产能仅2010年就增长了170%以上。
多家光伏龙头企业的掌门人表示,寒冬蕴育着光伏产业的三大嬗变:残酷劣汰消除成长的烦恼;价格雪崩倒逼平价上网的临界点加速逼近;内启外拓缓解单一市场依赖症。这将开启光伏发电的市场井喷。
无锡尚德公司董事长施正荣说。光伏组件至今还是依靠政策性电价补贴才具有商用价值。
针对这种状况,不可能一直依赖国际市场已成为国内光伏企业与相关机构的共识。永益源光伏科技公司赔本赚吆喝的困境是当下中国光伏产业的一个缩影。
2012年,国内光伏发电有望降至1元1度电。今年12月,河北天威集团在海外最大的投资项目美国Hoku公司一期产能为2500吨的多晶硅项目实现投产。近年来,光伏产业深受资本市场与各地政府的宠爱,至今中国已涌现出100多个产业基地,产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长期以来,光伏发电在国内一直没有得到认可与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其高电价与中国的国情不相符合。
严冬期,行业竞争加剧,部分企业被淘汰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今年9月份,中国出台的上网电价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
据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原秘书长魏启东介绍,在长三角地区,电价最高的工商业用电,其峰时价格约为0.8元至0.9元之间,光伏1元1度电是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的国内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启动点韩晓平还认为,如果政策配套,我国的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也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其实现在问题还不完全是上网电价,关键是咱们的清洁能源分布都在东北、西北地区,这些地方是没有市场的,长距离运输以及对电网稳定影响的这部分成本,目前是没有什么说法的。因为现在放眼看去,我们的城市几乎看不到屋顶太阳能,欧洲的屋顶利用率很高,国内如果把这块利用起来的话,会产生相当大的市场。